当前位置: 主页 > 金融经济 >
0 Comments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后不容忽视的两个逻辑

发布于:2016-10-19  |   作者:http://www.zxjsq.net  |   已聚集:人围观

  我国经济已进入了再一次改革的领域,中国经济发展潜力、优势以及回旋余地较为广阔,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从多组数据中已可获知。谈到未来改革走向,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对本报记者表示,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引导社会资本切实投资到实体经济中去,同时要防止闲置资金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羊群效应,在实体经济以外形成“堰塞湖”……


  高新技术服务业获外资青睐


  2016年三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陆续公布。总的来看,无论是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四个月下降后实现首次上涨、同比上涨1.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结束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同比上涨0.1%,还是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行情有所好转,国内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都显示着中国经济运行好于预期,正如李克强总理10月11日在澳门出席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所说的,中国经济发展潜力、优势、回旋余地广阔,完全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弱,贸易和投资低迷已经成为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在中国,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高技术服务业却得到了外资的热捧。


  中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90.3亿元,同比增长4.2%,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292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2.2%。9月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54家,同比增长27.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2亿元,同比增长1.2%。


  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介绍,前9个月全国吸收外资呈现特点包括:服务业吸收外资保持增长态势,高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吸收外资增势不减。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307亿元,同比增长9%,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70.7%。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738.8亿元,同比增长95%。在高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际使用外资涨幅较高,同比分别增长173.2%、38.3%和54.9%。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抓手为外资频频青睐的背后,有两个逻辑不容忽视。


  一是中国越来越优化的投资环境引凤来巢。10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消息称,9月份新增4家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截至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的QFII数量已累计达到304家。


  二是境外资金对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的敏锐捕捉及长期关注。事实上,推动以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代表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也已经被视为创造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


  内资要走出“资产荒”


  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举足轻重。不过,在实体经济利润空间收窄、新经济增长点尚在培育期的大背景下,一些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不容忽视。三季度以来,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多项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的政策密集出台,由此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变化。不过,8、9月份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高烧”也牵动人心,一些业界人士认为,要改变当前的“资产荒”问题,就需要给资金开拓更多出口。


  “相比外资,生于本土的投资资金在项目选择的敏感度上还存在差距。外资在项目选择上喜欢扶持成长性好、发展前景可期的产业,而国内的资金,有很多已经陷到泡沫里,比如扎堆儿投向房地产。同时也要看到,国内很多‘热钱’喜欢挣快钱,它们对于高成长性但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的产业往往并不感兴趣,这也导致本土私募基金成长得并不理想,风险投资基金多数无法产生实际作用。”谈及此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他同时认为,要扭转内资不断吹大“泡沫”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房地产限购措施,“要拦住‘热钱’,先要拦住银行资金不正常、不理性地流向房地产市场”。


  针对这一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内的“热钱”有跟风的情况。“很多人认为房地产,看得见、摸得着,高科技就是一种概念,比较虚,再加上缺少专业投资机构和团队,导致民间资本很难具备战略眼光,要扭转这一局面,还需要政策多加引导。”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对本报记者表示,要防止在改革过程中资金出现的羊群效应,特别要防止实体经济拿不到钱,钱却在金融系统体内循环或者在某些投资领域形成堰塞湖的情况发生。“从国际经验看,这种资金的循环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很大,这也是为什么金融发展到一定时期也需要改革的原因。”


  当然,要吸引投资关键要看项目的盈利能力。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台盟福建省委副主委骆沙鸣对本报记者表示,充分吸引投资的前提是传统行业提升盈利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为产品注入高科技材料提升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政府采购也可以激励企业提升质量”。


  改革进行时


  三季度中国经济稳住了阵脚,出现了向好的趋势。而在梅兴保看来,我们不能因此放慢改革的步伐,特别是要坚定去库存的决心,既不能让房地产过多占据实体经济的资源,也要让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等真正得到扶持。


  展望四季度改革路径,王广谦认为去产能任务依旧艰巨,问题难在市场对国家政策的消化过程上:“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具有预见性,但在市场中的企业并没有感受到需求量的骤减,换句话说,市场有需求,企业就有利可图,产量就很难一步压减到位,这也导致很多地方存在观望情绪,甚至还存在躲和拖的心理。”对此王广谦表示,较为理想的状态是市场需求出现变化,“让卖家感觉产品卖不出去了,产能就不得不去了”。


  谈到补短板,王广谦认为明确机制很重要,高新技术和人才战略都是补短板的抓手,关键要通过人才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另外,文化产业、电子商务等领域都是经济转型发展的亮点,再结合‘一带一路’等大的国家战略,预计将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可以在经济补短板中受益。”


  降成本也是改革当中一个重要环节。骆沙鸣表示,有很多成本需要降低,比如人工成本、能源使用成本、土地成本等,特别是我国物流成本已经占到生产业成本的30%-40%,这个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谈到去库存,骆沙鸣表示,既要去库存,也要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好项目进行扶持,这就需要“腾笼换鸟”。同时要提升企业家的战略思维高度,让这些企业家所掌控的社会财富通过政府社会投资(PPP)、众筹等模式更好地投向实体经济。


  经济结构调整中,对于僵尸企业的处置也是关键环节。对此骆沙鸣表示,要加快对这些企业兼并重组速度,“这个问题现在要进入提速兼并重组的阶段,要借助‘外脑’,比如依靠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的力量提升企业兼并重组的效率,以期其早日产生正能量。”


  谈到创业创新,梅兴保认为,创业创新型企业失败率较高是一种规律,十个创新型企业中,最后能够留下一个就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从这个角度说,我希望大家能够眼光放长,要切实做到包容创新、允许失败。”


  回到人们普遍关注的经济数据本身,王广谦表示,经济增长的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增长本身只是手段,当前,我们仍要坚持宏观经济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引导社会资金为改革所用。对于改革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周期性、阶段性问题,要保持定力。


来源:人民政协报


标签:                   喜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