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金融经济 >
0 Comments

全球经济的四大特点剖析

发布于:2016-10-19  |   作者:http://www.zxjsq.net  |   已聚集:人围观

  目前情况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是颇具挑战性的,目前全球经济呈现四大特点:经济依旧徘徊不前、增长乏力,国际贸易增长减缓,持续低通胀和低利率,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在全球整体需求低迷、经济活动疲软的环境下,加上对收入不平等和难民等问题的担忧、日益紧张的政治局势,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和贸易一体化进程倒退。因此,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全球政策组合的协调,以利重振经济增长,确保利益共享。


  10月3日至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度大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这是国际经济金融界规模最大和覆盖面最广的官方会议。


  每年秋季举行的年度大会,云集近一万二千余名来自IMF189个成员国家的与会者,包括各国财政部长、央行行长、商界精英、学术领袖、经济学家和非政府机构代表等。在短短的一周里,与会者在逾1000个双边和多边会议里聚焦全球经济面临的重重挑战,对全球经济问题展开热烈而深入的对话,并探讨相应的政策部署和规划,并在IMF最高决策机构——全体理事会和最高政策协商机构——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的全体会议中,共同商讨政策应对、国际合作战略和IMF来年工作重点等。


  全球经济的四大特点


  第一,全球经济依旧徘徊不前,增长乏力。


  预计2016年全球增长3.1%,其中发达经济体仅增长1.6%,低于去年2.1%的增速。美国商业投资疲软,英国的退欧公投之后市场不确定性升高给投资者信心带来不利影响,两国2016年增长都低于之前预期,分别为1.6%和1.8%。而日本增长更为不振,2016年仅为0.5%,虽然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增长,但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抑制其中期增长潜力。


  好消息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六年来首次加快,2016年预计增速4.2%,明年将达4.6%。中国增长仍然较高,并将继续经济转型步伐,更加侧重消费的驱动和服务业的增长。印度预计2016年增长7.6%,而俄罗斯、巴西仍处在衰退中,但情况有所改善。


  第二,国际贸易增长减缓。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贸易大幅崩溃,即使在反弹之后世界贸易量增长平均每年只有3%,今明两年预计增长低于2%。2007年到2009年期间发达经济体出现投资负增长,之后也还是低于1996年到2003年平均3.2%这一水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投资增长则一路大幅下降,2003年到2006年间平均12%,2014年到2015年平均仅为3%。


  贸易和经济增长息息相关。国际贸易优化了国际资源配置,提高了生产专业化,降低了生产成本,带来规模效应。贸易也可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促进生产力增长和新产品研发。然而,长时间的经济低增长引发了一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抬头,限制性的贸易政策有所增加。因此,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有助促进未来贸易和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第三,持续低通胀和低利率。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常规的和非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帮助经济恢复。很多国家的政策利率也已经下调到很低的水平,一些国家出台了负名义利率。除了日本,还有欧元区、丹麦,瑞典等,瑞士的负利率已经到了-0.75%。


  负名义利率旨在进一步放松货币和金融条件,支持总需求,鼓励私人部门支出。负名义利率对经济的影响是把双刃剑,可以带来积极影响,比如银行资金成本降低,贷款利率降低,信贷需求和国内需求增加等。对居民来说,虽然短期内存款回报率降低,但可以从就业和更高的收入增长中获益。长时间维持负利率也可能会带来消极影响,比如伤害保险公司、养老金和储蓄机构等的投资回报。随着银行利润受到挤压,银行可能增发风险较高的贷款,埋下金融风险的隐患。这些方方面面,有待继续分析探讨,关键是要看负利率能否有力地支持经济增长和就业。


  还有一个问题是,近几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通胀率下降的情况。IMF对120多个国家的调查中发现,截至2015年,超过100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水平。比如欧元区,2015年通胀率为0%,今年8月为0.2%,远低于欧洲央行2%的中期目标,日本也经历同样问题。


  通货紧缩增加了经济复苏的难度。通货紧缩相当于提高了真实利率,加重了借款人的债务负担,不利于企业和国家摆脱高负债。通货紧缩使得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导致企业减产甚至停产。对银行业来说,企业无力偿还贷款会引起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升高。如果通货膨胀率长时间维持这个低水平,很有可能改变市场的通胀预期,拖延市场投资决策,不利于经济恢复。


  第四,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进入数字革命时代以来,各种新技术、创造层出不穷,给未来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但也给经济转型管理带来很大挑战。对未来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已经观察到,数字时代给高技能工人带来好处,也给一些低技能工种带来被迫退出市场的压力。如今这样重大的经济转型趋势对未来发展和就业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和摩擦也需重视。此外,如何分享科学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特别是对低收入国家的居民,需要关注和推广。


  全面和协调的全球政策组合


  在全球整体需求低迷、经济活动疲软的环境下,加上对收入不平等和难民等问题的担忧、日益紧张的政治局势,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和贸易一体化进程倒退。因此,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全球政策组合的协调,以利重振经济增长,确保利益共享。


  从国家层面,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三管齐下”的政策组合,以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支持已近极限的货币政策。


  如果采取比较宽松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有利但无利于降低债务。相反,财政紧缩对增长就不利。什么是最合适的财政政策呢?如何衡量财政空间?该如何充分利用?这也是这次年会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在一个国家经济恢复较慢、失业率非常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先让经济恢复过来。如果一个国家的债务非常严重,在国际市场上无法融资,或者融资利率很高,那就没有很多选择了,必须采取紧缩财政的措施。经济政策的选择,实际上就是要寻找一个比较理想的平衡点,而政策难度恰恰就在这里。


  此外,还有一个重点是如何调整财政开支结构,使之更有利于增长。比如,通常公共能源补贴效率不高,可以降低补贴的同时改善社会福利,或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潜力巨大,必须要推行落实。它不仅有助提高短期需求,也可支持中长期持续增长,关键是如何使有限的公共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用,并以此带动私人企业投资。另外还可以通过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税收激励来鼓励私人企业研发投资。IMF研究表明,私人企业研发投资上升40%,可以带动发达经济体未来二十年5%的GDP增长。


  还有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是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包括各种经济结构、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机构效率的提高。对于低收入国家,侧重点可以放在提高基础建设、司法系统、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新兴市场则需要改善劳动力市场,消除行业壁垒以提高竞争力等。发达经济体可以侧重提高劳动力供给、营造更好的创新激励机制并提高生产率增长。总体来说,改善基础设施、加强银行系统的稳健性对所有国家都有帮助。


  在国际层面上,有三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


  首先,国际协调可以使单个国家支持需求的措施产生更为积极的、正面的溢出效应,从而加强这些措施的全球效果,创造出更多的政策空间。


  其次,捍卫贸易一体化进程非常重要。国际贸易往来的倒退只能加深和拖延经济增长的低迷状态,并将阻碍知识、技术和投资的传播,阻碍全球生产率提高,无利于经济繁荣。


  第三,继续推进全球金融系统监管改革,通过完善发展金融监管框架和机制,尽可能防范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并最大限度降低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和破坏性。


  最后,我们需正确面对和应对数字革命带来的经济转型需要。转型总会有一个过程,会出现结构性摩擦,一些人群可能会被时代甩下。我们需要灵活应对、积极管理,在增强社会安全体系的同时,改革教育,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和技术提升,促进生产资源快速、有效地重新分配到最具生产力的行业和部门,以支持人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并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多重挑战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也需要更好的政策协调。从国家层面来看,需求管理应该与供给侧改革并行,财政、货币政策,结构性改革,需联手出击,因地制宜。从国际角度来看,每个国家应各尽其责、采取行动,这些政策的作用可能相互加强、从而形成综合、一致、协调、全面的全球政策组合。


  完善国际金融架构


  今年国际上对增强全球金融安全网、完善国际金融架构讨论很多。这也是IMF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之一。国际金融架构涵盖面比较广,包括增强全球金融安全网、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扩大特别提款权(SDR)的使用等。


  完善国际金融架构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全球经济更加多元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国际地位也迅速上升。其二,全球经济互联性大幅加强。三十多年来,不仅国际贸易网络变得非常复杂,全球价值链、区域价值链飞速发展,全球跨境资本流动也大幅增长。这些变化对全球金融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正如G20和IMF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在公报中经常提到的,要增强以IMF为核心的金融安全网。为什么这么重要呢?首先,IMF拥有189个成员国,是一个真正全球化的机构,不存在双边安排的局限性。其次,IMF有一套相当成熟的信贷机制和鼓励成员国实施稳健宏观政策的激励机制,以及七十多年积累的应对危机的教训和丰富经验。最后,它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机构,其经济学家队伍对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状况的分析属于世界前列。


  经历了多年努力,IMF 2010年份额与治理改革终于在2016年1月26日全面生效。这是组织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份额与治理改革,也是一次最大规模的有利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调整。这次改革使IMF自有份额资本翻了一倍,增加到4700亿SDR(约6600亿美元),也使中国跃居IMF第三大股东,大幅提高了中国在IMF的话语权。


  就在今年IMF年会前夕,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进入SDR货币篮子,这是SDR诞生近50年以来,第一个由新兴市场国家发行并被国际社会正式认定的国际可自由使用货币。这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IMF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发展完善努力的见证。但是,要进一步加强SDR在稳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和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广泛使用,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现有的国际金融架构在防范危机风险、防止危机大幅蔓延、提供流动性、支持宏观政策调整、促进国际政策协调合作等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还存在缺陷。比如,全球金融安全网有没有覆盖所有有需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先有的融资保护是否充足?融资安排的反应是否足够迅速、成本是否合理?SDR的作用能否增强、如何增强?


  这些问题的完全解决还有待国际社会继续探讨和齐心努力。明确的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互利共赢、共同增长,不仅需要各国实施强有力的、稳健的经济政策,也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国际金融架构和全球经济治理。两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将有助防范危机的再发生,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并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


  (作者林建海为IMF秘书长,刘菲为IMF秘书处经济学家)


来源:经济参考报


标签:                   喜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