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金融经济 >
0 Comments

如何准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于:2016-11-09  |   作者:http://www.zxjsq.net  |   已聚集:人围观

  如何准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前,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的“国研智库论坛·2016年会”上,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发展作主旨演讲。


  “要准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握三大关键词,在把握三大关键词的基础上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任务。”辜胜阻认为,第一个关键词是“供给侧”,尤其是创新驱动的供给侧。第二个关键词是“结构性”,针对结构性矛盾要优化供给结构。第三个关键词是“改革”,通过改革来引领制度供给。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好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和改革引领。


  在供给结构优化上,辜胜阻提出了既要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减法”,同时也要做好降成本、补短板的“加法”,尤其是要通过降成本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要着重补齐城镇化发展不均衡的短板。


  辜胜阻说,要实现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改革引领三者的统一,在结构性调整改革上,应该清除无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改造落后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创造新增供给,释放新需求;扩大短缺供给,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强化制度供给,处理好政商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


  辜胜阻表示,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中产阶级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据估计,目前我国的中产阶级大概有3亿人,未来5—10年可能发展到5亿人,这样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能。


  与此同时,辜胜阻还指出,我国的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 “需求外溢”,导致消费严重外流。因此,我国要在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推进供给侧改革。从宏观经济方面分析,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供给侧的四大要素是劳动、资本、土地和创新(制度、技术),其核心要义是要通过创新来提高效益,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而新动能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主要靠激发三大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辜胜阻说,首先是由企业家构成的市场主体,其次是由科研人员构成的创新主体,三是由官员构成的改革主体。在这三大主体中,发挥人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改变企业家因为成本太高不能为,科技人员缺激励不想为,干部不作为、不会为的局面。


  辜胜阻认为,当前要用好《中国制造2025》战略特别是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战略“三大引擎”,推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尤其在中国制造上,要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他进一步强调,这其中第三个“转变”意义重大。“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作为最后一个转变,有着深刻的内涵。”辜胜阻说,要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品牌升级。实践证明,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巨头企业,多是科技型企业。因此,核心技术是品牌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此外,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必须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构建中国自主的高质量品牌,这是实现“转变”的基础。


  辜胜阻表示,当前打造“中国品牌”迫在眉睫。中国企业已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货物供应方,但数万亿美元的货物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离开中国时,只打上“MadeinChina”的标记,却并没有带上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有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6%,而我国品牌创造的价值对GDP的贡献率不到18%。因此,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对推动供给结构升级创造新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引领消费、创造新需求,更好发挥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此外,还有利于促进企业诚实守信,实现更加和谐、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对企业来说,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的关键,就是以品牌为导向,实现生产上的技术创新和经营上的转型升级。”辜胜阻建议,要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品牌新名片。从微观层面看,企业要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以产品创新提高品牌培育能力。从宏观层面看,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和简政放权,着重知识产权保护,以制度供给为品牌培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标签:                   喜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