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金融经济 >
0 Comments

经济下行也许不是坏事,能逼人搞转型升级

发布于:2016-11-14  |   作者:http://www.zxjsq.net  |   已聚集:人围观

  在日子过得好过得平稳的时候,多数人不愿意去想改变,所以经济下行也许可以这样看。“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暨中国制造十佳品质评选颁奖盛典”于2016年11月13日在北京举行,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出席并发言。其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经济下行可能是好事。因为日子好过,没有人愿意去搞转型升级,都是逼的没办法了才转型。


  谈到经济下行,普遍认为下行没有上行好。但刘世锦指出,只有经济下行,企业才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下行是规律性的,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下行带来的结果就是竞争加剧,竞争加剧以后就带来分化,分化以后最后才有转型升级。


  刘世锦表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不是开几次会,下几个文件,或者企业做点什么规模化就能实现,它是逼出来的。日子好过,没有人愿意去搞转型升级,都是逼的没办法了才转型。所以不要认为经济下行完全是坏事,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能是好事。


  以下为发言实录:


  刘世锦: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是中国制造2025第二届高峰论坛。最近的特点,房地产的火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高涨,甚至出现了一些泡沫。谁去搞实体经济呢?谁去搞创新呢?但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尽管我们国家服务业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最大的产业,超过了制造业。但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特别是竞争力的基础仍然是制造业。


  这两天特朗普被选为总统,是出乎意料的,这个人他讲了一句话,他说让制造业重振美国,为中国强国的制造业要回到美国去,他这个想法是否能实现很难说,但是他有这个想法。对我们来讲意味着什么呢?挑战,目前制造业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今天想讲这个题目,就是新常态下的中国制造业。


  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中国经济经过过去的蓬勃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前景,大家要有信心。我们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进入新常态,对这段时间变化到底怎么看?怎么想?政府包括企业家各种想法都有,比如有些同志可能还想咱再熬上几年,经济还能进入高速增长,基本不可能了。我简单说一下过去三种框架,一种,这是周期性的波动,所谓周期性的波动,高一阵,低一阵,现在低一阵,已经低了六年,过去是两位数的增长,现在是7%不到。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离美国这些前沿发达国家距离还是比较远,还处于追赶期,我们还有高速增长的潜力。比如7%、8%的增长速度还能搞个二三十年,但是大家感觉到不大可能了吧,还能上到那个水平了吗?上不去了。第三种观点,是我本人的观点,它就是增长阶段的转化,由10%的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这个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经济理论分析,都能支持这个。大概在六年前我本人领导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队伍提出这样一个判断,过去几年是有不同的看法,有争议。但是这个过程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这个底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说是有底的。


  我们经济的回落是转型再评估,也就是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一个中速增长的平台,是两个不同平台之间的切换。过去六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处在切换的过程中,这个过程没有完成,所以一直下行的压力是存在的。现在我讲的是接近底部了,我们看两个底部,三个指标,从需求上来看,我们过去长时间的高增长,主要是高投资,而高投资主要是有三大需求支撑的。第一出口,第二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房地产。高投资要触底,这三大需求要触底。我本人有一个通俗的说法,三只“靴子”要落地。


  出口过去增长是20%以上,最近两年已经出现了负增长,今年能不能恢复正增长,现在看来已经很难了。从国际上来讲,贸易增长速度在过去几年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个是有点反常。因为过去长时间不是这种情况,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的内因,就是我们国内的出口产业,我们的土地、劳动力、环境成本上升以后,我们出口竞争力相对下降。这个也符合国际经验,其实它也是必然的。第二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占投资比重最高的那个顶实际是在2000年左右,过去几年基本是一个回落的态势。但是它是我们政府稳增长的主要工具,所以下行压力比较大。


  第三只“靴子”就是房地产,房地产经过多年发展以后,2014年也就是前年房地产出现了回落。我们的判断,它不是一个短期的周期性的波动,它是一个历史性的波动。为什么?因为构成房地产70%的城镇居民的历史需求峰值是1200-1300,所谓峰值什么意思呢?房地产投资的最高点已经出现了,出现了以后,它就是逐步的下降。事实上房地产投资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负的增长,但是今年房地产又火起来了。一线城市的房价高起,有人认为是已经出现了泡沫。


  这个原因概括来讲就是四个方面的元素,第一正面因素,几大都市圈在加快开发,处在几大都市圈核心地位的一线城市需求是上升的,这是一个正常的积极的因素。但是也有不正常的或者消极的因素,包括我们城市地方政府的融资体制,特别土地制度,还有我们的货币政策,但是我本人的判断,从房地产大的投资格局来讲,历史需求峰值出现,房地产出现历史性拐点比较大的判断,房地产这样一个所谓火爆,投资的回升是一个短期的现象。几个月以后会逐步回落的,最近已经在回落。我们估计大概再过一段时间以后,房地产投资将会恢复一个常态。什么意思呢?低速甚至零增长,这样房地产这只“靴子”也触底,三只“靴子”都触底了。


  与此同时,供给侧,因为三大需求在下降,供给侧也在调,但是调的速度很慢,所以出现了严重的产业过剩。导致了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就是PPI出现了50多个月负增长,由于价格下降幅度太大,我们工业企业的盈利水平在下降。从2014年8月份以后,超过一年多的时间,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率是负的增长。但是最近应该说从去年中央提出去产能的大的政策导向以后,还是出现了变化。一方面就是政府推动,更重要的,市场也在启动。有些企业不赚钱了,日子不好过,也就关了。


  更重要的就是预期发生了变化,所以大家注意9月份出现了积极的现象,PPI经过五十多个月的负增长以后,由负转正。与此同时,工业企业的利润也是恢复了正的增长,大多数工业行业应该说目前利润都是处在一个上升的态势。另外我们也注意到,我们以前产能过剩的行业比如钢铁行业,去年四季度他们最好的企业,比如像宝钢它的主营业务都出现了亏损。一个行业最好的企业主营业务都出现了亏损,价格还能再跌吗?不大可能了。包括钢铁、煤炭、石油在内的我们通常讲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最低点已经走出底部,像钢铁、煤炭又出现新一轮价格的上升,我们感觉到对这个情况有些乐观的估计。我们研究感觉到也不要太乐观,房地产再过一段时间如果回落以后,它对这些工业部门是有一个影响的。这样到明年的时候,中国工业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回落,但是幅度也不会太大。


  总的来讲,供给侧现在看起来也出现了触底的一些迹象和信号。但是我是想讲接近底部和真正触底是两回事,要完全触底,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今后一两年,这个触底不会一蹴而就的,不会一步到位的,它是一个过程,可能需要反复验证,才会逐步的找到。总的来讲,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的话,我们现在谈的比较多的,中国经济触底是L型的,现在是下降,所以触底就是拐个弯,有人讲是M型的,触底以后是不是要反弹?一般都是这个概念,特别炒股票触底反弹。中国经济会大幅度反弹吗?无论是V型还是U型的大反弹都不会。为什么呢?它实际是一个增长平台的转换,由原来的平台转向另外一个新的平台,所以触底确切含义是讲它不会再下降了,它要稳定了,逐步走到一个新的增长的平台。


  第二,我最近听到一些议论,有人说中国经济将长期处在一个L型的状态,低迷,这个意思是这个L型不是什么好的状态,给人一个比较悲观的印象,这是我们将来经济进入中速增长平台以后,它是符合规律的,你要把中速增长平台保持住很不容易。增长速度虽然下降了,但是我们经济基数比过去大多了。这个平台并不是中国经济不景气的表现,它是中国经济很正常的一个状态,而且我们要争取有质量、有效益持续的增长。


  第三,这个平台在今后一两年关键中国经济触底的关键期,在这个平台上保持一个稳定,包括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一些发展目标,它的实现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想首先讲一下这样一个大的态势。


  第二,经济下行,企业才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我们谈经济下行,大家心里不舒服,大家切身感受也不舒服,下行哪有上行好啊!但是我们知道这是规律性的,这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下行带来的结果就是竞争加剧,竞争加剧以后就带来分化,分化以后最后才有转型升级。我们现在经常讲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等等,这些东西不是开几次会,下几个文件,或者我们企业自己做点什么规模化就能实现的。它是逼出来的,日子好过,没有人愿意去搞转型升级,都是逼的没办法了才转的。用过去的办法搞不下去了,你才有这个主动性,不转不行。所以对经济下行,我觉得我们还是不要认为完全是坏事,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讲,可能是好事。不下行,就没有转型,就没有创新,它不下来就不会上去。


  我注意到上市上市,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十个企业都能赚钱,前两年下行压力比较大,可能普遍都不太景气,最近这个形势好转一些。有些企业就比较好,有些企业还是不行,就已经出现了分化。最近企业、行业和地区的分化,这是中国经济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这样的话,有些好的企业逐步已经出来了,所以我们还是要顺应这个趋势,而不是阻挡这个进程。特别我们一些政府部门,一看现在企业比较困难,搞兼并重组,搞拉郎配,这个企业不错,咱找一个不好的企业,把两个一帮一,搞在一起,最后有可能坏的好不了,好的也坏了,怎么优胜劣汰,兼并重组,这个时候劳动者要保护的,但是没有竞争力的体制是不能保护的。


  最后我想讲第三点,从企业来讲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至关重要,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我们一般的策略都是扩张,为什么?机会太多了。现在必须要做减法了,搞清楚什么东西不能干,这叫聪明人。你的智慧体现在你知道你什么事不能干,这个事搞清楚以后,你就知道什么不能干了,要干自己能干的事,这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制造业企业就开始转型升级了,集中力量搞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这个专业化水平就起来了,整个制造业就提升了。


  这个过程我想还有一点,咱们谈新经济,不要误解,以为一定要搞那些新的东西才有出路。其实我们现在所谓的转型升级,大部分还都是在我们传统产业里边把它这个技术水平、产业链提升,你看看发达国家搞的不错的,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大部分还是传统产业。产业升级的重点不是搞新产业,大部分还是所谓的老经济、传统产业,产业新旧与有无竞争力是两回事。


  中国将来不会再所有产业中都具有竞争力,我们都有竞争力吗?都很厉害吗?不可能的,我们一定在有些行业是不强的,但是我们一定在相当多的行业,应该比其他国家有优势,我们要全球化的来看,稳定的长期的国际竞争力。这些行业和企业是谁呢?我觉得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它是要市场竞争给出答案的,我相信是在座的企业家们,是最能够具有长期稳定的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我们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性的这样一个竞争的环境,这个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紧迫。谢谢大家!


来源:新浪财经


标签:                   喜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