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金融经济 >
0 Comments

经济增长从需求与供给两侧发力

发布于:2016-12-16  |   作者:http://www.zxjsq.net  |   已聚集:人围观

  去旧迎新之际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相较于往年,各方对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期盼更甚以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近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国人对于十九大后打开深化改革新空间抱有巨大的希望。


  从国际形势上看,2016年可谓是“黑天鹅”纷飞的一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意大利修宪失败……整个欧美都似乎处于剧变的前夜,二战以来形成和保持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面临着空前巨大的不确定性……这对于中国是福是祸,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从国内形势上看,通过各方艰苦努力,今年6.5%以上的经济增长已毫无悬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步良好,钢铁、煤炭等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物价基本平衡,就业稳中有升。总体而言,2016年的各项经济工作任务可望如期完成。但是必须看到,为此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是巨大的,也是明年恐难继续的。2017年经济增长实现稳定发展的希望,应当主要寄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方面面上。


  从目标上看,我认为2017年经济增长的目标仍然将实行区间管理,6.5%仍然是“铁底”,物价指数应当在3%左右,就业目标也仍然将在1000万—1300万之间。当然,比以上指标更重要的是实现目标的政策举措。总体而言,应当仍然是从需求与供给两侧发力。


  一是仍然需要适度扩大总需求。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没有迎来彻底改变之前,要实现6.5%以上的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要依靠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助力,其中又主要是投资和消费。投资方面,以政府为主的投资仍然会被视为稳增长的主要推力,但需要在投资方向、方式上必须要做进一步的改变,PPP尽管问题不少,但仍然是也必须是未来政府参与投资的主要手段。消费方面,近年来增长势头很快,已成为稳增长的主要希望所在。但为了刺激消费,国家需要在市场环境、消费环境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工作。可以预计,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应当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具体而言,由于货币政策已不具备大规模扩张的可能性,更现实的做法是“稳”,但要借此机会推出几样早就该推出而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推不出的改革。财政政策方面,在明年的经济增长中看来是不得不要挑大梁了,“积极”将是主基调。可以预估几个数字,一是赤字率,很可能会在2016年3%的基础上适度上调,个人预判应该是在3.5%左右。二是减税降费,继营改增之后,2017年财政仍然将继续减税降费。税收方面,老实说可以作为的空间并不大,因为以税收计算的宏观税负水平多年仅在19%左右,现在看可以作为的空间主要存在于增值税税率的减并和适度调低上面。因此,减税降负的关键词不是“减税”而是“降费”,这方面可以作为的空间极大,各类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保、住房公积金等都具备相当大的调整甚至取消空间,而且对规范政府收入秩序、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有莫大的好处,应当成为重要的政策选项。与提高赤字率和降税减费相适应,2017年还应当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上小试牛刀,在推动税制转型、规范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有切实的行动。


  二是要抓紧时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元年,主要内容是启动了“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有必要指出,在“三去一降一补”工作中主要使用行政介入的方法,后遗症过大,下一阶段应小心避免。“三去一降一补”关系到市场出清程度,各方面都认识到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出清后要素能不能自由流动以及向何处去的问题,用学术语言来讲,就是要素的重组问题,这才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根本和长远的核心所在。为此,一方面在继续深入进行“三去一降一补”的同时,要抓紧实施、推动一批关系到市场经济体制基石建设的重大改革,如国企改革、土地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等,以为从那些落后过剩行业内释放出来的要素创造自由流动的条件。因为经济增长过程的实质就是要素不断得到更高回报的过程,要使经济不断增长,就必须要为要素寻求最大回报创造更加自由、灵活的条件与机会。近期推出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已极大地增强了全社会在这方面的信心。另一方面,结合当前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优化配置后的要素,将较多地集聚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类新经济行业上。也可以这样讲,新经济的发育发展程度,是衡量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程度的主要标志。因此明年应当想方设法,为各类新经济的成长扫清障碍、创造更好的条件,以把握住新技术革命的先机,为中国经济长远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标签:                   喜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