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金融经济 >
0 Comments

中国经济增速平稳,未来动能正向内需与创新

发布于:2017-01-03  |   作者:http://www.zxjsq.net  |   已聚集:人围观

  未来中国经济经济增长动能正向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按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描绘的经济新坐标,“稳”将是贯穿2017全年的主基调。这也就意味着2017年GDP的增速不会出现大的落差,三大产业结构将进一步改善。随着更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走到经济舞台中央,税收改革将进一步朝纵深地带深入。保守估计,企业至少能获8000亿税费递减红利。相比“去产能”和“去库存”,“去杠杆”难度可能更大。必须高度关注企业债务风险。尽力借助提升服务贸易比重平衡商品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


  尽管将面临美元升值及贸易保护主义的空前袭扰,还得承受转型升级的结构调整之痛,但2017年的中国经济仍会逆势上行,克难前行。借助顶层设计的智慧牵引,依托改革领航者的战略导领,我们对中国经济将以充沛的柔韧性拓展出新一年的靓丽风景有足够的信心。


  按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描绘的新年经济新坐标,“稳”将是贯穿2017全年的主基调,这也就意味着2017年GDP的增速与2016年相比不会出现大的落差。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预判为6.2%,但这是最保守的估计。客观判断,2017年中国经济实现6.5%的增速有着较为厚实的支撑平台。在此基础上,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将进一步改善,其中服务业比重可能会上升至5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提升至71%,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正更多切换到了内需驱动与创新驱动之上来。


  从政策工具上分析,虽然货币政策定位于稳健中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由松到紧的完全转向,在谋求新一年经济稳定增长的过程中,管理层依然还会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为实体经济提供相对稳定的流动性支持。顶层设计强调中性,表明货币政策作为调控工具回归常态,不会轻易使用利率等价格手段,而更多借助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向市场输送流动性。这也就是说,新的一年M2依然会保持12%左右的增速。


  与此同时,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会走到经济舞台的中央。不过,由于财政收入增幅连续6年递减,财政收支的弱平衡决定了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将转向依靠赤字的路径上来。2016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为3%,这是国际公认的财政赤字率安全上限,而基于过去30多年我国所积累起来的财富存量以及波幅并不剧烈的经济运行生态观察,即便略超3%的赤字水平也不会构成大风险。因此,2017年我国财政赤字率极有可能往上浮动0.5个百分点。基本落地方式,可能通过适度增加地方债规模,即在2016年新增1.18万亿的基础上,2017年地方债增量规模将突破2万亿,地方债置换规模也将相应突破5万亿。这样可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同时有效维系投资尤其基建投资20%的增速。


  必须看到,适度提高赤字率也是在为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提供必要支持。在已全面推开“营改增”的基础上,被视作2017年财政体制改革重点的税收改革,将进一步朝纵深地带深入,尤其值得期待的是工商业增值税税率的调整。目前,工商业增值税税率为17%,而服务业增值税税率为6%,工商业增值税税率明显高于服务业。因此,未来增值税的基本税率可能会分步下调至10%。与减税相比,降费无疑更有想象空间。按照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除了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物流成本外,重点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粗略计算,2015年与2016年的“营改增”为企业减税约7000亿,加上2016年已启动的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带来的约1000亿的规费削减红利,保守估计,企业在2017年至少能获8000亿税费递减红利。


  当然,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发力并不会圈定在公共财政范畴之内,放大PPP等社会融资的能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有1800亿国家级PPP引导基金继续做好铺垫外,伴随商业预期管理的加强以及市场环境改善,作为替PPP护航的重要力量,有关PPP的立法在2017年将提上议事日程,将可能刺激PPP落地规模增加到2万亿元至3万亿元,进而对公共财政拉动经济形成有力策应。


  值得期盼的是,未来一年民众受益于经济发展的红包将更为厚重。除了全年CPI可控制在2.5%左右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保持在6.3%以上之外,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将突破1200万,至少有1000万人脱离贫困。此外,民众将享受更多制度性红利。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及混合所有制的实质性推进,职工持股将得到扩容性展开;另一方面,伴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将更充分地享有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转让权等财产权利,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节奏随机将会加快。在强调了房地产的居住本性之后,城市地产泡沫将得到有序排挤,虚高的房价有望迎来拐点,市民生存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民众幸福感相应得到提升。


  毫无疑问,贯彻“稳”的主基调,国内政策必须高度关注企业债务风险。目前我国企业的债务率达170.8%,高出发达国家平均值80个百分点,高出新兴经济体国家平均值66个百分点。相比于“去产能”和“去库存”而言,“去杠杆”难度可能更大。对此,除了通过债转股、扩大股权融资等外科手术消肿外,更应强化企业眼睛向内与节约挖潜的能力,如借助行业整合、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商业模式转换与更新等途径加强企业内生性的“去杠杆”功力。


  与企业债一样值得高度警觉的,是投资市场上的高杠杆“幽灵”。对此,除了强化监管和全面监管外,别无选择。


  更值得警惕的是,伴随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泛起,我国可能会继续遭遇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在外贸领域的围剿,我们必须做好对外贸易尤其出口再度萎缩甚至持续过冬的思想准备。我国企业当将更多注意力转向挖掘国内市场的容量上来,以提升产品质量与深耕销售渠道壮大竞争力;在对外出口上,尽力借助提升服务贸易比重来平衡商品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


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喜欢:收藏